本报专栏-把关食安「零检出」有什么不对?(2020-12-27)
尽管立法院日前表决通过九项行政命令,使得美国莱猪进口已成定局,但全台二十二县市只有一市尚未订有莱剂零检出自治条例,鉴于明年元旦即将开放,中央与地方法规冲突势将摊牌,可以预见,莱猪争议仍将持续。 莱猪强行过关,早在预料之中,不足为奇;但距离莱猪开放进口,为时不过一周,各地有关法规…本报专栏--拓展对外关系必须优先稳定两岸(2020-12-26)
正当蔡英文政府为了台美关系而沾沾自喜之际,中国大陆也悄悄地为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的国际新局及台海情势的可能变化,预作准备。国人若了解民进党先前陷入川普败选的集体歇斯底里症候群真相,就能看清其炒作「拉美抗陆」的伎俩。 推动中华民国深化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实质往来的政策理应受到支…本报点评--「投资和平」胜于无止境的军购(2020-12-25)
「投资和平」是民进党籍的前副总统吕秀莲不久前提出的呼吁。她是鉴于美国不断增加对台军售,造成台湾财政负担沈重,但蔡政府对于美方一次又一次的对台军售,却总是表示感激不尽。作为从事「党外」运动、民主运动多年的先辈,吕秀莲直指台湾若成为「军舰岛」,将违背民进党先辈们所追求的「美丽岛」理想。 …本报专栏--台湾应戒慎恐惧 避免自陷险境(2020-12-24)
距离川普离开白宫,已经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照理说,川普此时只是看守总统,不应该做任何重大决定,而是专心交接,为继任者留下足够的空间,然而,川普不是常人,不会按常理行事。依照他的风格,他可能在临去前丢下更多更烂的摊子,让拜登难以翻转现况。对川普而言,这就是他阿Q式的胜利。 川…本报点评--如何看大陆可能研议「国统法」(2020-12-23)
陈水扁执政期间因其台独言行不断,大陆内部便持续有制订「国家统一法」以作为因应的意见,后来呈现的发展是制订了「反分裂国家法」。最近,大陆又有制订「国家统一法」的声音,如果官方确有此意向,无疑是对蔡英文执政后台独倾向加剧的反应,以致不仅必须「反独」,也要决心「促统」,从而成为以习近平为核心…本报专栏-「双标党」变本加厉 人民吞苦果(2020-12-22)
前荣总医师苏伟硕最近突然成为全台知名人士之一,他之所以如此赫赫有名,不是因为在医学上公布什么重大研究成果,而是因8年前论证莱克多巴胺对人体有害而反莱牛,并受邀至民进党立院党团说明莱剂危害;8年后以同样的理由反对莱猪,却被民进党政府辖下的卫福部食药署,依据《食安法》46-1条:「散播有关…本报点评--卢秀燕做错了什么?(2020-12-21)
台中市长卢秀燕在美国驻台代表、AIT处长郦英杰前去拜会时,公开指出台中市不容含有莱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猪肉。这是作为民选市长负责任的表现,竟遭民进党激烈抨击,斥为向美「突袭」、破坏台美互信。难道地方首长不能向外宾反映主流民意吗?这是什么奴仆心态!无论美国政府或是要向台湾出口莱猪的美国厂…本报专栏-纵然开放莱猪也不能戕害言论自由(2020-12-20)
在莱猪即将开放进口前夕,中选会日前审议通过国民党提出的「公投绑大选」和「顾食安公投」(反莱猪公投)两项公投提案;再加民进党政府所修订的九项行政命令,预定下周进行表决;不仅未来几天莱猪势将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在明年八月公投投票前,争议都不会平息。无奈的是,为了开放莱猪进口,民进党政府非但违…本报专栏-对美外交搞「大内宣」 徒劳无功(2020-12-19)
随着拜登胜选日益明朗化,蔡英文政府对美工作也显得更加活跃,先污蔑在野党「舔共反美」,接着再放出驻美代表萧美琴已跟美国国务卿提名人布林肯通电话,最后再举办一连串的台美视讯会议收尾。主要目只是为了向国人证明,民进党并没有押错宝,且与美方关系将不致因川普下台而有所改变。 长久以来,台…本报点评--两岸经合政离又无对话将如何(2020-12-18)
两岸经贸互动的黏着力度不仅没有因为蔡政府寻求抑制及疫情之故而稍减,反而日益强劲。据大陆官方统计,今年一至十一月,两岸贸易额为2356.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之多,其中台湾对大陆的顺差为1277.3亿美元,已达去年全年的数字。 另据台湾官方统计,今年一至十一月,对大陆出口…本报专栏--是批评华航,还是批评蔡英文?(2020-12-17)
古人有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悲的是,民进党政府却只会在枝微末节的小事上做文章。今年七月立法院通过民进党立院党团的提案,建请交通部应研提分期可行的华航改名计画,前期以不涉及改约航权谈判的飞机涂装重新设计为主,并邀相关单位研议更改华航英文译名及华航改名的各项可行方案与配套措施。简而言之,…本报点评--促成两岸和解曙光的途径(2020-12-16)
由于对美国大选押错宝,选举结果川普落败,民进党政府被迫急于向拜登团队示好。尤其是对未来美方不会乐见的台海紧张局势,蔡英文本人于过去一周内,三度透过和美方及国际学者的视讯会议,表达了寻求两岸对话的意愿,以盼美方能够相信民进党政府无意给美方制造麻烦。 蔡英文重申期望两岸进行有意义…本报专栏-执政失能 蔡政府坚持反民意而行(2020-12-15)
最近台湾热门的话题有三:一是明年即将进口的美国莱猪;二是NCC以莫须有的理由裁定中天电视不予换照,箝制言论自由;三是有可能在反对日本核食公投2年期满后,允许其进口。不论是否有民调显示超过半数民意反对上述三项政策,民进党政府似乎仗着有817万选票支持的正当性,完全不理会民意反对的声音,维…本报点评--陆美新关系 台勿失分寸(2020-12-14)
美国更换了领导人后,各国莫不关注其对外政策,毕竟作为全球首强,其对外政策的调整既涉及各国与美国的双边关系,也涉及世界人类的共同利益。拜登向世人宣告「美国回来了」,等于明确扬弃川普四年来我行我素、任性作为的单边主义,那么重回多边主义以对全球负起应有的责任,将成为拜登与川普的最大不同。 …本报专栏-中天关台敲响新闻与言论自由丧钟(2020-12-13)
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十一月十八日否决中天新闻台的换照申请,中天声请暂停执行的假处分,日前被最高行政法院驳回确定,有线电视五十二台即日起暂时成为空频。这一事件不仅显示台湾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受到打压,也反映台湾的民主大开倒车,更意味民进党已经背弃创党的主要精神。 中天新闻…本报专栏-化解两岸僵局 拆除台海冲突引信(2020-12-12)
众多国内外观察家皆认为,虽然拜登上任后的对中政策会比川普来得务实,但由于美国民主、共和两大党已经形成的抗中共识日益明显,新总统恐难有太大的转圜空间,未来的美陆关系将难以回到欧巴马时代了。在此等高度紧绷的强权政治下,两岸关系会有怎样的变化,当然是台湾应该密切注意的。 正因为蔡英文…本报点评--两岸复谈有望吗?(2020-12-11)
美国前国务院助卿、总统当选人拜登的幕僚坎博8日表示,希望当前紧张的台海局势能获缓和,也希望两岸能恢复某种程度的对话。对照马英九从多位美国前官员所获的资讯,显然期盼两岸复谈将是未来拜登政府台海政策的目标之一,这与美方现行政策大有不同,川普政府不仅未对两岸对话加以鼓励,还把台湾作为对付中国…本报专栏-法院什么时候成了民进党看门狗?(2020-12-10)
民主制度是很奢侈的制度,或者说也是很脆弱的制度,因为任何掌握权力者都敌不过内心的四种冲动或欲望,一是扩张权力,二是集中权力,三是滥用权力,四是保有权力。因此,民主理论以及制度的设计,权力分立与制衡是核心原则。然而,即使是如此,仍难防止掌权者内心冲动的实现。这样的例子,在民主化失败的国家…本报点评--两岸民间交流符合各方利益(2020-12-09)
拜登即将上台后的台海政策,势必不会同于川普那样利用台湾来戳中国大陆。虽然陆美两大强权的竞争态势已成定局且不会改变,但是诚如AIT前理事主席包道格指出,台湾将会被拜登放在陆美关系的大背景下并加以小心处理。如此一来,民进党政府四年多来频频刻意与大陆作对的两岸政策,若不能有所修正,是否会成为…本报专栏-防疫拉警报 「超前部署」成空话(2020-12-08)
时序迈入秋冬之际,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果如专家所预期的,进入新一波感染的高峰。台湾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尚未破千人,且已有200多天没有本土的确诊案例,不仅在亚洲地区十分罕见,在全球也是少数中的少数,然而这代表政府在防疫方面做得非常好吗?卫福部长陈时中是防疫英雄吗? 当世界各国都不明白新… 版权 © 2006-2020 大华网路报 版权所有 用户条款 隐私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