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宏观纵览/密集谋划经济工作新思路 大陆各地明年重点聚焦科技创新扩大内需 (2020-12-28)
大陆地方经济明年怎么干?各地近日相继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举措。 记者梳理发现,多地明确提出明年经济要开好局起好步,确保一季度经济“开门红”。就明年重点工作任务而言,地方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加快培育经济新动能,要求多措并举…
本报特约--金融透视/大陆央行持续净投放 跨年资金面料宽松(2020-12-28)
截至12月23日,大陆央行连续三个工作日开展超千亿元逆回购操作,累计净投放3100亿元流动性,其中以14天期品种为主。伴随央行操作,资金面偏紧状况显着舒缓,但仍存在一定结构性问题。年关将至,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将运用多种工具对冲流动性缺口,跨年资金面大概率维持宽松。 偏紧转宽…
本报特约--产业追踪/中国信通院:5G产业发展即将进入关键期(2020-12-28)
在日前举办的“2021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上,中国资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发布报告预测,2020年5G预计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8109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1897亿元。2021年至2023年仍将是5G行业应用的导入期,行业应用将分批次逐步落地商用。 …
本报特约--区域经济/中国十大工业省份:广东第一 福建超东三省之和(2020-12-28)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大陆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资料显示,11月份,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入推进,工业生产呈现稳中有升、总体向好态势,产品增长面持续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升至年内新高,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增速加快,原材料行业稳定增长,工业品出口大幅上升。 …
本报特约--公司管理/美术宝教育完成D轮2.1亿美元融资 科技加持助力线上美育教学(2020-12-28)
中国线上素质教育企业美术宝教育宣布完成D轮2.1亿美元融资。此次融资由全球知名投资机构TPG旗下专注社会影响力投资的睿思基金(The Rise Fund)领投,达晨财智、盈睿资本、赛富基金、博佳资本、创致资本等跟投。泰合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是目前中国素质教育领域最大…
本报特约--宏观纵览/由混资本向混机制转变 国企混改在年底批量涌现(2020-12-27)
临近年底,央企混改吹响了冲锋号,混改项目批量涌现。 今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实施。国资专家分析,“十四五”期间,混改将以深度转化经营机制为主线,分层分类推进。混改主题由混资本为主向混机制为主转变,形式上从单一的混改走向以混改为主线的综合改革新阶段。 混改项目批量涌现 …
本报特约--金融透视/银行布局区块链最“走心” 多家链上交易额超千亿元(2020-12-27)
自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新技术正带来难得的产业机遇。脱胎于比特币的区块链技术天然具有金融属性,从而为金融机构的布局带来了先天优势。 最近一年来,金融机构纷纷布局区块链。在这条新赛道上,以国有大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冲在最前,保险业紧随其后,证券业稍显落后。 记者对相关公告梳理后…
本报特约--产业追踪/11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163亿美元 出口保持快速增长(2020-12-27)
11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163亿美元,环比增长6.3%,同比增长13.9%。其中汽车商品进口金额85.3亿美元,环比增长2.4%,同比下降3.1%;汽车商品出口金额77.7亿美元,环比增长11.0%,同比增长41.1%。 1-11月,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1346.7亿美元,同比下降…
本报特约--区域经济/台湾今年旅客流失超88% 业者建议面向大陆启动“旅游泡泡”(2020-12-27)
今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台湾全年来台旅客总量估计较去年减少1050万人次,流失逾88%。台湾观光业界团体负责人许高庆表示,仅依靠补助纾困非长远之计,台当局应尽快推动与大陆等旅客来源地的“旅游泡泡”才能真正解困。 据《中国时报》《经济日报》等媒体报导,今年台湾旅游业产值较去年衰退超过37…
本报特约--公司管理/一家公司开始“内卷”的迹象(2020-12-27)
一个商业的“微进化”时代 在古老的非洲大草原上,每天早上,当新一轮的太阳冉冉升起,金色的曙光照在一只狮子身上时,狮子醒来了,它抖了抖身上的毛,望着太阳对自己说:“今天我要不停地跑,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把他吃掉。” 在同一时候,一只羚羊醒来了,它望着升起的太阳对自己说:“今天我…
本报特约--宏观纵览/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拟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2020-12-26)
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二审稿22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拟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此前的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一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有的意见建议增加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的内容。对此,草案二审稿修改为:各…
本报特约--金融透视/险资年内21次举牌创近五年新高 密集加码金融地产股(2020-12-26)
近日,和谐健康举牌万达资讯,再次受到资本市场关注。记者梳理后发现,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来险资已合计举牌21次,超越了2016年至2019年历年举牌次数。 今年被险资举牌的物件中,金融、地产、公用事业、电脑软体等行业的公司成为重点。其中,金融、地产企业是险资举牌的重中之重,年内有…
本报特约--产业追踪/社科院报告:明年楼市有望延续平稳 商品房价格或同比增5%(2020-12-26)
12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等联合推出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在京发布。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楼市总体有望延续平稳。从总体上看,预计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可能会下降维持在5%左右。报告建议,在一些热点城市和炒房屡禁不止的城市率先加快试点开征…
本报特约--区域经济/天津出台20条措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为企业减负(2020-12-26)
从天津市市场监管委获悉,为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天津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为企业松绑减负激发企业活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统筹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放管服”结合,放出竞争力和活力,管出秩序和公平,服出便捷和实惠…
本报特约--公司管理/陈春花:2021,成为你自己和你的组织的英雄(2020-12-26)
2020年,短暂而又漫长。 短暂的是,从春天疫情爆发开始,似乎还未真正恢复到正常的生活,冬天已经来临;漫长的是,从一月至今,如何认知疫情,如何应对疫情,似乎是个远未获得答案的求索。 就在这样对立冲撞的时空里,世界格局变幻莫测,矛盾和冲突跌宕起伏;在全球经济大衰退之下,中国成为…
本报特约--宏观纵览/大陆财政货币“双保险” 跨年流动性无忧(2020-12-25)
12月21日,大陆央行逆回购操作大举放量,且14天期逆回购现身。股债市场同步上涨。 分析人士表示,操作放量、品种增加、期限拉长,三大变化释放央行加大跨年流动性投放的清晰信号。岁末年初,流动性有央行和财政资金投放“双保险”托底,“两节”前后流动性总体无忧。 逆回购挑担年底降准无…
本报特约--金融透视/大商所对“疯狂的石头”再出手:铁矿石期价一度跌近3%(2020-12-25)
12月以来,面对疯狂的“石头”,大商所接连出手,持续强化市场监管,并加紧完善铁矿石期货合约规则。 近两个月涨近50% 据Wind显示,国内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从10月底部每吨800元左右开始一路走高,12月3日价格一度冲至每吨941.5元,最终报收于每吨937元,创下2013年…
本报特约--产业追踪/《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2020-12-25)
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月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中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煤、油、气、电、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生产体系。 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用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品质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
本报特约--区域经济/5万亿级的双城联动 广深将合力打造具全球影响力大湾区“双子城”(2020-12-25)
12月18日,《南方日报》刊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提出,以深化广深“双城”联动强化核心引擎功能。推动广州、深圳立足全域谋划城市功能布局和现代产业发展,完善发展联动机制,全面深化战…
本报特约--公司管理/海尔智家或将在港整体上市,私有化能否打破多方面掣肘?(2020-12-25)
由于历史原因,海尔拥有A+H两个上市公司平台,且各自业务并不相同。因此产生复杂内部交易、管理职能重迭、产业链运营效率较低等问题。从市值和业绩上看,自2016年后,海尔开始逐步落后于美的、格力,且差距越拉越大。 在此背景下,海尔智家拟私有化海尔电器,在去年底就有相关消息传出。截至目前… 版权 © 2006-2020 大华网路报 版权所有 用户条款 隐私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