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35 页,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中时社论:两岸和平之门快关上了(2020-12-27)

 拜登政府中国政策的主轴是「竞争、共存、合作」、「挺台,不反中」,对两岸政策基调则是:强化台海现状,鼓励两岸和平对话。耳熟能详的外交词令彰显了美国政策的延续性,但台湾的现实处境将更见严峻。美国前国防部国际安全事务助理部长佛里曼有关「台湾问题是美中和平或战争的关键,现在和平之门可能逐渐关闭…

本报专栏--拓展对外关系必须优先稳定两岸(2020-12-26)

 正当蔡英文政府为了台美关系而沾沾自喜之际,中国大陆也悄悄地为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的国际新局及台海情势的可能变化,预作准备。国人若了解民进党先前陷入川普败选的集体歇斯底里症候群真相,就能看清其炒作「拉美抗陆」的伎俩。  推动中华民国深化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实质往来的政策理应受到支…

本报时评-调整台海战略座标 听傅高义的示警(2020-12-26)

 最近,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与着名大陆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对美中关系的评论,正好代表了出发点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主张美国必须对中国大陆采取强硬不妥协立场,并影响了川普政府狂打「反中牌」,将台湾视为「抗中」马前卒;后者呼吁…

本报点评--「投资和平」胜于无止境的军购(2020-12-25)

 「投资和平」是民进党籍的前副总统吕秀莲不久前提出的呼吁。她是鉴于美国不断增加对台军售,造成台湾财政负担沈重,但蔡政府对于美方一次又一次的对台军售,却总是表示感激不尽。作为从事「党外」运动、民主运动多年的先辈,吕秀莲直指台湾若成为「军舰岛」,将违背民进党先辈们所追求的「美丽岛」理想。 …

本田善彦:拜登打台湾牌的底线(2020-12-24)

  本报讯/据中时新闻网报导,美国选举人团投票,确认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获得306票打败232票的共和党现任总统川普当选总统,今天包括日本在内,各国加速建构与拜登政府的互动架构,准备迎接新时代的来临。虽然前任首相安倍晋三和川普之间有过表层的密切私谊,但云霄飞车般的川氏风格让日本官方和一般日人…

陈一新:川普友台反中 强弩之末(2020-12-24)

  本报讯/据中时新闻网报导,在美国总统当选人拜登入主白宫之前,非常挺台的联邦国会显然想做最后的冲刺,拉台湾一把。上周,美国78位众议员联名致函国务卿蓬佩奥,呼吁蓬佩奥应将我驻美代表处从「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TECRO)更名为「台湾代表处」(TRO)。这周,美国联邦参、众议院21日又通…

本报专栏--台湾应戒慎恐惧 避免自陷险境(2020-12-24)

 距离川普离开白宫,已经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照理说,川普此时只是看守总统,不应该做任何重大决定,而是专心交接,为继任者留下足够的空间,然而,川普不是常人,不会按常理行事。依照他的风格,他可能在临去前丢下更多更烂的摊子,让拜登难以翻转现况。对川普而言,这就是他阿Q式的胜利。  川…

本报时评-和平协商是大陆制定《国统法》关卡?(2020-12-24)

 本月4日是中国大陆自2014年起订定的「国家宪法日」,国台办在这天特别在网路社交媒体上发布一张「国家宪法日」宣传海报,其内容的主题则是「一起来看看宪法关于国家统一的规定」。此情形嗣后在国台办举行的例行记者发布会上,因《新华社》记者提问是否意味将制定《国家统一法》?遂引起了台湾关切中共是…

孙扬明:美对台军售 谁得利(2020-12-23)

  本报讯/民进党政府和同路人,一直以美国川普政府在任内出售了11次军火给台湾为重大成就;但如果稍稍了解情况者,都会以这样的认知为忧。   中华民国政府自民国38年撤退到台湾,当时美国杜鲁门政府一度已准备放弃中华国政府,转而承认毛泽东的中共政权。唯当时中共本身的政策错误与后来的韩战…

本报专栏--两岸紧张关系中不可预知的变数(2020-12-23)

 近来民进党政府频频宣传军舰自造成果,号称刚下水的轻型护卫舰是航母杀手,前些日子又购买大量美国F16V战机,两岸似有走向军备竞赛之途。除此之外,据媒体报导,台湾驻美代表处有可能从「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为两岸关系发展投下不可预知的变数。而遽闻中国大陆正在准备推出「国家…

本报点评--如何看大陆可能研议「国统法」(2020-12-23)

 陈水扁执政期间因其台独言行不断,大陆内部便持续有制订「国家统一法」以作为因应的意见,后来呈现的发展是制订了「反分裂国家法」。最近,大陆又有制订「国家统一法」的声音,如果官方确有此意向,无疑是对蔡英文执政后台独倾向加剧的反应,以致不仅必须「反独」,也要决心「促统」,从而成为以习近平为核心…

本报专栏--大陆「国家统一法」蓄势待发(2020-12-21)

 距离拜登上台只剩ㄧ个月,突然传出中国大陆可能订定「国家统一法」,消息虽未证实,但从各种迹象研判,非但极有可能,而且为时不远。一旦正式通过,就意味大陆对台的军事准备进入最后阶段,即使没有提出明确的时程表,统一的脚步也必然加快。  国台办在本月四日大陆国家宪法日当天,发布一张关于国家…

中时社论:谁乱贴「亲中反美」标签?(2020-12-21)

 民进党执政以来,「台美关系空前友好」琅琅上口,8月底蔡英文总统求功心切,贸然宣布全面开放美猪进口,包括含莱克多巴胺美猪牛,但开放前未经沟通凝聚共识,开放后行政院提不出有效管理措施,让民众心安,激起社会反弹后又一味压制,因而引发全台反美国莱猪的情绪,稍一不慎台美关系可能蒙尘。这一切,民进…

赵建民:重新强化两岸和平发展是当务之急(2020-12-20)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赵建民19日参加“台海局势与中国周边安全”研讨会时指出,过去一年来,两岸关系经历了重大倒退,可谓是四十年来关系最严峻的时刻。未来一年两岸情况会有一些改变,当务之急则是重新强化两岸的和平发展:一方面应当将人文交流与政治分开;另一…

邵宗海:2020两岸关系回顾--剑拔弩张,破口越来越多(2020-12-20)

  一、前言   谈2020两岸关系,就不能忽略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2019年1日2日《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他的谈话中最具有创意的,就是要大家来“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看法,这不但是中共历届领导人里第一位提到这个建议的人,这也应是北京对台立场…

中时快评:统一 先让人心服(2020-12-19)

  本报讯/据中时电子报报导,大陆有意将《反分裂国家法》升级为「国家统一法」,国台办慎重其事释放讯息,却没有引起台湾太多关注与讨论,两岸政治关系呈现脱钩状态。   2003年北京就考虑制订「国家统一法」,以强制性法律推动两岸统一。不过,后来大陆制定了反独重于促统的《反分裂国家法》,…

符芝瑛:两岸刀俎 再剁鱼肉(2020-12-19)

  本报讯/据中时电子报报导,近日台胞群里令人担忧的一项坏消息被证实:中国航空与深圳航空向各旅行社发出通告,搭乘两岸航线航班旅客须提交72小时内「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 2019)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如果检测报告上出现「武汉肺炎」字样,将被视为无效,直接影响旅客行程及通关事…

陆学者预期 两岸关系明年进入「筑底」期(2020-12-19)

  本报讯/据联合报报导,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鹏接受大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时表示。中美关系2021年面临新变化,但由于台海局势基本面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他预期,明年两岸关系将处低谷期的「筑底」阶段,而且会是不断筑底的过程,何时能触底反弹仍有待观察。   李鹏指出,有…

本报专栏-对美外交搞「大内宣」 徒劳无功(2020-12-19)

 随着拜登胜选日益明朗化,蔡英文政府对美工作也显得更加活跃,先污蔑在野党「舔共反美」,接着再放出驻美代表萧美琴已跟美国国务卿提名人布林肯通电话,最后再举办一连串的台美视讯会议收尾。主要目只是为了向国人证明,民进党并没有押错宝,且与美方关系将不致因川普下台而有所改变。  长久以来,台…

本报时评--突破两岸冷对抗危局的关键时刻(2020-12-19)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底定,选举人团已于14日投票正式确认民主党拜登胜出,将在2021年1月20日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迄今仍拒绝承认败选、困兽犹斗的现任总统川普,在卸任前一个月,究竟会使出哪些奇招,依旧受到全球关注。特别是,会不会对已经恶化了的美中关系,再埋下不定时炸弹的引信,留…
第 1/635 页, 上一页 [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跳转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