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央行货币政策的困境与对策
http://www.cntimes.info 2020-07-02 09:14:54
本报讯/中央银行第二季理监事会议不久前才召开,利率决策如何执行成为主要焦点。央行没有对政策利率进行调整,同时表达了两项基本态度:一是强调世界上主要的国家,政策利率多已接近或低于零,能再下调幅度也有限。二是对部分国家实施负利率的作法,表示反对的立场。
第二季理监事会举行前,实务界对利率动向的预测,多倾向会继续下调。因为一来第一季央行已打破利率「14冻」的稳健作风,大动作降息1码,让重贴现率来到1.125%,突破前总裁彭淮南时期、金融海啸的最低纪录,二来协助企业正常营运、避免资金大量移动影响金融稳定等支持降息的理由都还在,下调利率应属理所当然。
而央行对于不降息的说明,主要强调经济运作尚属正常,通膨低缓也是短期现象,换言之,就经济和物价这两大层面来看,还不到需要动用利率工具的时候。
我们可以理解央行这种「除非万不得已,非常不希望再动用利率工具」的思维,更期待政府的纾困措施、振兴三倍券这类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发挥撑起内需经济的效果。但也要留意,央行所表达的利率当作政策工具的施展空间不大,尤其不能采取副作用相当大的「负利率政策」,此主观期待的相反面,正好是央行必须要面对的另一问题─许多国家依旧将政策利率下调作为工具、甚至进一步采取或评估实施负利率的政策选项。
2014年由欧洲央行(ECB)开始实施的负利率政策,推出以来,瑞典、丹麦和日本央行陆续采行,欧洲周边小国也跟进。简言之,大国面对困境,愿意主动试试看此做法的效果,小国为避免资本流入,导致本国货币相对强势,迫于无奈也跟着实施。
近期以美国联储局(Fed)前主席柏南克为主的金融学者,倡议以此激进的货币政策处理经济问题,虽然反对声浪不小,但川普总统一向支持并希望接受负利率这个礼物,如果控制不佳的疫情再给经济致命一击,市场预期美国采行负利率政策机率相当大,利率下调的底线并非到零为止。
央行反对这种做法的理由相当多,包括:欧元区和日本实施后,对推升通膨的预期效果不大、此做法侵蚀银行获利并弱化中介功能、鼓励追求高收益让投资人承担了过度风险、家计部门因房价上升增加了债务负担,以及债券及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下降且规模缩减。简直有百害而无一利。
上述的观察,也许精准传达了央行对于过度玩弄货币政策工具的担忧,可是货币政策很难自扫门前雪,尤其与台湾经贸往来关系密切的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以直接金融为主,实施负利率政策的负面影响如减少银行的获利、对存款大众造成伤害等,主要为间接金融领域,所以台湾方面坚决反对的理由,从美国的视角来看未必如此严重。同样支持负利率政策的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Kenneth Rogoff)认为,只要做好足够的配套措施,例如避免民间开始大量囤积现金等,深度的负利率政策仍可以有效发挥。
央行在第三度对负利率政策提出观察与批评之余,反对归反对,如何因应他国采行后对台湾的影响更显重要。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重视:
首先是留意国际资金流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当台湾选择维持利率水位不动而其他国家持续修正,并研究是否实施负利率时,已铺下吸引国际热钱来台套利的诱因,且除了逐利而居,涌入的热钱势必对汇市形成干扰,事实上,今年以来新台币走势相对强势,甚至胜于主要竞争对手国的韩元,此情况上半年时,因受疫情影响又非传统出口旺季,尚可忍受,进入了年度的下半场,出口厂商蓄势待发,值此非常时期,对于营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汇率报价,自然有所期待。
央行对于汇入台湾的资金的流向,一向偏于炒股不炒汇,希望资金尽可能朝股市流动,也的确,外资已成为台北股市很重要的一股支持力量。也因此,我们相当引以为傲的高殖利率表现,在疫情明显影响了多数上市柜企业的获利,以及资金垫高了股价的双重干扰下,出现修正已是在所难免。
其次,央行要开始对负利率政策的配套措施进行研究。这项政策在零利率之后还成为选项,可见各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单位,对于垫高闲置资金成本的各种做法,一直不遗余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挹注到实体经济的可能,让负利率政策不仅是一个选项,另外,包括避免民间将实体金钱提出,而加快对数位货币实施的可行探讨,已是许多国家的研究重点,央行对此同样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来源:中时电子报)
第二季理监事会举行前,实务界对利率动向的预测,多倾向会继续下调。因为一来第一季央行已打破利率「14冻」的稳健作风,大动作降息1码,让重贴现率来到1.125%,突破前总裁彭淮南时期、金融海啸的最低纪录,二来协助企业正常营运、避免资金大量移动影响金融稳定等支持降息的理由都还在,下调利率应属理所当然。
而央行对于不降息的说明,主要强调经济运作尚属正常,通膨低缓也是短期现象,换言之,就经济和物价这两大层面来看,还不到需要动用利率工具的时候。
我们可以理解央行这种「除非万不得已,非常不希望再动用利率工具」的思维,更期待政府的纾困措施、振兴三倍券这类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发挥撑起内需经济的效果。但也要留意,央行所表达的利率当作政策工具的施展空间不大,尤其不能采取副作用相当大的「负利率政策」,此主观期待的相反面,正好是央行必须要面对的另一问题─许多国家依旧将政策利率下调作为工具、甚至进一步采取或评估实施负利率的政策选项。
2014年由欧洲央行(ECB)开始实施的负利率政策,推出以来,瑞典、丹麦和日本央行陆续采行,欧洲周边小国也跟进。简言之,大国面对困境,愿意主动试试看此做法的效果,小国为避免资本流入,导致本国货币相对强势,迫于无奈也跟着实施。
近期以美国联储局(Fed)前主席柏南克为主的金融学者,倡议以此激进的货币政策处理经济问题,虽然反对声浪不小,但川普总统一向支持并希望接受负利率这个礼物,如果控制不佳的疫情再给经济致命一击,市场预期美国采行负利率政策机率相当大,利率下调的底线并非到零为止。
央行反对这种做法的理由相当多,包括:欧元区和日本实施后,对推升通膨的预期效果不大、此做法侵蚀银行获利并弱化中介功能、鼓励追求高收益让投资人承担了过度风险、家计部门因房价上升增加了债务负担,以及债券及货币市场的流动性下降且规模缩减。简直有百害而无一利。
上述的观察,也许精准传达了央行对于过度玩弄货币政策工具的担忧,可是货币政策很难自扫门前雪,尤其与台湾经贸往来关系密切的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以直接金融为主,实施负利率政策的负面影响如减少银行的获利、对存款大众造成伤害等,主要为间接金融领域,所以台湾方面坚决反对的理由,从美国的视角来看未必如此严重。同样支持负利率政策的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Kenneth Rogoff)认为,只要做好足够的配套措施,例如避免民间开始大量囤积现金等,深度的负利率政策仍可以有效发挥。
央行在第三度对负利率政策提出观察与批评之余,反对归反对,如何因应他国采行后对台湾的影响更显重要。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重视:
首先是留意国际资金流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当台湾选择维持利率水位不动而其他国家持续修正,并研究是否实施负利率时,已铺下吸引国际热钱来台套利的诱因,且除了逐利而居,涌入的热钱势必对汇市形成干扰,事实上,今年以来新台币走势相对强势,甚至胜于主要竞争对手国的韩元,此情况上半年时,因受疫情影响又非传统出口旺季,尚可忍受,进入了年度的下半场,出口厂商蓄势待发,值此非常时期,对于营造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汇率报价,自然有所期待。
央行对于汇入台湾的资金的流向,一向偏于炒股不炒汇,希望资金尽可能朝股市流动,也的确,外资已成为台北股市很重要的一股支持力量。也因此,我们相当引以为傲的高殖利率表现,在疫情明显影响了多数上市柜企业的获利,以及资金垫高了股价的双重干扰下,出现修正已是在所难免。
其次,央行要开始对负利率政策的配套措施进行研究。这项政策在零利率之后还成为选项,可见各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单位,对于垫高闲置资金成本的各种做法,一直不遗余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资金挹注到实体经济的可能,让负利率政策不仅是一个选项,另外,包括避免民间将实体金钱提出,而加快对数位货币实施的可行探讨,已是许多国家的研究重点,央行对此同样要做好万全的准备。
(来源:中时电子报)
【大华网路报】
相关新闻:
- 央行出两拳 台币大怒神 (2020-07-29 10:55:54)
- 翁朝栋:中钢最快Q4前转盈 (2020-06-20 09:52:53)
- 经济日报社论:Fed有所为,有所不为 (2020-06-12 09:19:43)
- 低利刺激 专家看好房市短空长多 (2020-06-01 11:00:53)
- 房贷利率历史新低 首购族最得利 (2020-05-02 10:00:24)
- 预防性作为 央行再降息机率高 (2020-05-01 11:04:56)
- 内银上月信贷社融料重返万亿关 (2020-01-01 13:20:36)
- 财经观察:欧洲央行在持续货币宽松中求变 (2019-12-13 14:47:42)
- 美明年两变数 Fed利率恐难不动 (2019-12-11 10:53:37)
版权 © 2006-2020 大华网路报 版权所有 用户条款 隐私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