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吴李会」凸显的两大关键词
http://www.cntimes.info 2012-04-04 17:29:40
![]() |
资料照片 |
据工商时报4日报导:中华民族经济,是李克强在本次会晤中所提出的概念。他说,「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这话是作为两岸加强经济合作的「开宗明义」而出现,因为李克强接着说,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岸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相关方针包括推动ECFA后续协商、加快推进两岸金融合作、大力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等。
民生为先,则是吴敦义于同一场合所提出。这是他当场表述两岸关系「16字概念」中的一部分。16字的完整内容为「求同存异,两岸和平,讲信修睦,民生为先」。其中的民生为先,显示了我方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目的,乃是要创造更多的民生福祉。这也呼应了我方当前两岸政策「以经贸为主轴」的取向。
综合来看,「中华民族经济」和「民生为先」这两个概念,在两岸关系中虽非新创,这次却是首度在两岸高层会晤中,被如此「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其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一定会有深远的影响。只是,现在仍需加以探究的问题是,该两个概念,各自的内涵究竟为何?还有,两者之间是否能建立坚实的联系关系,来扩大两岸双方的交集?
先看中华民族经济,这名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乍看之下,似乎不易理解其内涵,因为当前大陆、台湾、港澳经济都已和全球经济合流,使「中华民族经济」这样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易理解。但若联想起大陆当局近年一再强调的「振兴中华民族」一词,则「中华民族经济」这个概念,就有了一番新的境界,和更积极的意义。也因此可以说,李克强提出中华民族经济的概念,目的应不是在诉求两岸组成一个封闭的经济圈子,而是期盼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一起来振兴中华民族。
如是这样的理解切合实际,则台湾就有机会对这方面作出大贡献了。台湾可以扮演大陆经济和全球经济之间的「桥梁」或「纽带」之角色,把全球最好的经济资源引进大陆,并把大陆经济的优势扩散到全球市场。相关的效用,即是助益中华民族的振兴,并由两岸共同来分享成果。所以,大陆不妨采取「开放式」的中华民族经济概念,给予台湾更多实质的支持,并鼓励台湾多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俾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增添更多的动能。
而吴敦义所提出的「民生为先」,也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概念架构。也就是说,我方在两岸政策上所强调的民生,不能只考虑到台湾的民生,也应该把大陆的民生考量进去。大陆现在正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照顾民生,我方执政当局如果有开放的政策思维,一定能显着助益大陆的民生建设。如农业改良、数位普及、内需市场建设等,都是台湾的强项,也都能帮助大陆提升民众的生活。相对地,大陆方面也应扩大对台商开放内需市场,让台商在攸关民众生活供应的领域,拥有更多发挥空间。
由此看来,我方的两岸政策内涵中,原先颇受强调的「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方针,如今似乎可以调整,转为「以两岸互利双赢为主,对两岸人民皆有利」 。如能进一步联结到「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则这样的政策,将对两岸的「和平发展」,发挥相当重大的支持作用。
在大陆方面,则应尽量协助台湾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活动,使台湾扮演「中华民族经济前进世界的尖兵」角色。因为当前台湾和大陆的ECFA架构正在逐步巩固和强化,在这样的基础上,台湾并行开拓国际经济合作关系的成果,将通过ECFA架构而和大陆充分共享。
总而言之,两岸双方如能以开放的思维,多多照顾对方的需求,则彼此间的差异点会越来越小,共同点则会越来越大。博鳌「吴李会」上两岸各自提出的诉求,循此可以找到更大的交集,为双方人民创造更高的福祉。
【大华网路报】
版权 © 2006-2020 大华网路报 版权所有 用户条款 隐私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