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时评-调整台海战略座标 听傅高义的示警

http://www.cntimes.info 2020-12-26 03:05:19
拜登即将于2021年1月20日就职第46任总统。(资料照片)
 最近,美国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与着名大陆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对美中关系的评论,正好代表了出发点截然不同的看法。前者主张美国必须对中国大陆采取强硬不妥协立场,并影响了川普政府狂打「反中牌」,将台湾视为「抗中」马前卒;后者呼吁蔡英文总统面对两岸问题「要非常小心...不要只听信美国单方面的声音」。这两种意见都攸关台湾生存与台海和战的命运,相当值得当权者与执政团队省思。

 迄今仍忠心耿耿与川普总统站在同一阵线、声称此次大选涉及舞弊的纳瓦罗,日前接受Fox News专访时,一再吹捧川普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促使美国两党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我们现在都是对中国鹰派」;他也认为,「中国不仅要试图扼杀美国经济,还要对数十万美国人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负责」,并建议美国应成立一个总统委员会,作为计算损失成本的第一步。纳瓦罗和其他川普所信任的国安团队鹰派成员一样,都坚持美国必须改变前朝政府时期的战略目标,舍弃与中共维持「竞争-合作」关系,全面回归冷战时期围堵、对抗的老路子。

 于是,在过去4年间,尤其是川普面对竞选连任压力的2020年,美国政府不仅经常不按牌理出牌,疯狂操作反中策略,还不断利用「台湾牌」刺激中共,蔡政府也自甘作为美国抗中的一颗棋子。其结果是,在美中相互较劲之下,台湾不得不加码军购(包括美方主动售台武器),同时加紧演训练兵,导致台海呈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态势。今年以来,美舰穿越台湾海峡共12次,大陆则有两艘航母经过;另外,美国卫生部长阿札尔与国务次卿克拉克,先后在八、九月访台,当时,大陆战机曾两度越过海峡中线,最近距离新竹海岸线37海浬(约68.5公里),是继1996年台海危机、两国论之后最严重的军事挑衅动作。特别是,大陆军机自6月起侵扰我西南防空识别区(ADIZ)近三百架次,几乎已成常态,导致我空军海军忙于出动驱离,维安任务繁忙疲于奔命。

 这些危急景况在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时期从未发生过,而蔡政府上台仅4年多,国际危机组织(ICG)在最新的危机观察(Crisis Wtach)报告中,即少见地将台湾海峡纳入政治安全情势重大恶化地区,与南海、南北韩、中印边境、阿富汗等15个地区并列,认为中共解放军军机多次入侵台湾防空识别区,美军也持续在该区出现,造成台北和北京之间的紧张情势急遽升高。显见,民进党执政所采取的「联美抗中」政策,对确保台海和平与台湾安全极为不利。

 如今,美国民主党拜登即将于2021年1月20日就职第46任总统,从目前已公布的新国安团队阵容看来,纳瓦罗虽强调共和、民主两党「现在都是对中鹰派」,但是,这些传统建制派国安外交官员,或许不易从川普所架构的反中战略上退却,不过,在与中共交往过程中的战术手段必然会有所调整。大陆知名研究美国学者、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日前就透露拜登团队已和中国接触,并提出对话方案。金灿荣的说法虽未经官方证实,惟美国明年初改朝换代之后的美中关系,势必会逐步回到欧巴马时期的「竞争-合作」轨道上。对台湾而言,未来美台互动关系固然无法如川普执政期间,在表面上看起来,像放鞭炮一样那么热热闹闹,却未尝不是蔡政府重新思考、务实调整「联美抗中」路线与方向的契机。

 因此,日前过世的哈佛大学知名东亚研究学者傅高义,在生前最后一次接受媒体专访时,对两岸问题的诤言,更值得重视。傅高义认为,台湾不要只听信美国单方面的声音,得同时聆听北京释放的所有讯息,仔细解读,带领台湾往正确的方向走。傅也曾示警,「台海冲突可能酿成一场灾难性大战」,今年10月,他在接受远见杂志专访时,更提醒蔡总统「面对台海情势升温要非常小心...因为大陆对台湾越来越没有耐心」;同时点出「大选后无论谁当美国总统,还是会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前提,重新调整美台关系」。

 傅高义是美国少数具权威的中国通,被誉称为「中国先生」,他对台美中三边关系的看法,比起川普政府那些为反中而反中、只着眼于美国利益的所谓鹰派,自然更为务实、中肯、客观;对过去4年多来,死守「联美抗中」僵化路线的蔡政府,在明年1月20日以后,究竟是继续沉浸在川普时代所谓「有史以来最紧密的美台关系」中自我催眠,任令台海冲突持续激化,还是彻底认清拜登上台,美中关系即将出现不同于川普时期的双边互动新形势,并省思傅高义的前述诤言,重新调整台海政策上的战略座标,已成为蔡英文执政团队当前最急切的国安课题。 (作者韦灏,台湾资深媒体工作者)         
【大华网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