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栏--民进党已经中了莱猪之毒
http://www.cntimes.info 2020-12-25 02:45:02
![]() |
莱猪9项行政命令强行过关,明年元月确定入台。(中评社) |
第一个症状是失忆症。今天民进党枱面上哪一个政治人物,当初不是声嘶力竭的反对美国莱猪进口,如今却个个拥护莱猪。第二个症状是前言不对后语。民进党对于莱猪进口的理由,变来变去,陈时中、陈吉仲、苏贞昌各有各的理由,但没有一个理由有说服力。第三个症状是失心疯。民进党为了莱猪进口,不惜告发昔日的同志,企图用威吓的手段制造寒蝉效应。不过,我人最在意的还是民进党为什么如此执着于进口莱猪,即使支持度下跌也在所不惜,究竟原因何在?
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后谢。从谈判的角度来看,除了智商很低或过度天真者外,不会有人在对方没有任何承诺前主动把自己的底牌亮出来。如果这是台湾和美国签署贸易投资协定的前金,那这个前金的代价太高昂了,而且和美国签署协议的希望很渺茫,更何况美国白宫都要易主了,民进党更没有必要做如此重大牺牲。如果不是前金,那很可能就是不能不履行的后谢。蔡英文常常夸口现在是美台关系最好的时刻,川普政府也的确对蔡政府不错。这个关系最好的时刻,绝对不会是免费的,莱猪进口或许就是民进党政府不能不付的后谢。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民进党对台湾政治生态的判断。在民进党看来,即使台湾有六、七成的民众反对莱猪,但其强度还不到足以毁坏民进党根基的地步,这些反莱猪的民众也不会因此而转变其政党支持对象。除此之外,民进党自认已掌握了台湾的舆论,而且只要立法院通过之后,民众很快就会被新的议题所吸引,莱猪议题的热度自然会快速退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莱猪进口并不只是食安的问题,它也反映了台湾民主的困境:一方面是人民的主体性何在,另一方面则是在野党的有效性。民进党显然是把人民视为可以操控的工具,即使要人民吃莱猪,人民无论如何心不甘情不愿,最终还是会乖乖吞下去。民主在这里的意义完全颠倒过来,人民不再是主人,而是任民进党差遣的奴仆。民主的运作,少不了有效的在野党,所谓有效,在于它所代表的声音与力量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一次莱猪进口,如果国民党的任何主张都无法影响政府的政策,代表其有效性已大幅降低,这不仅是对国民党的警讯,也是对民主的警讯。国民党的在野有效性丧失,代表它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也代表民进党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别小看了莱猪议题,这可是食安与民主的大事,人民真的吞得下去吗? (作者清道夫,台湾资深媒体人)
【大华网路报】
版权 © 2006-2020 大华网路报 版权所有 用户条款 隐私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