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点评--「投资和平」胜于无止境的军购
http://www.cntimes.info 2020-12-25 02:44:35
![]() |
向美军购到蔡英文任内出现惊人的膨胀。(资料照片) |
根据资料,自1996年台湾实施总统民选以来,向美军购到蔡英文任内出现惊人的膨胀。李登辉任内,每年平均向美军购是13.5亿美元,陈水扁任内是年均10.5亿美元,马英九任内为年均25亿美元,蔡英文任内年均高达39亿美元。再从蔡英文任内历年的军事预算来看,2017年为3192亿元台币,2018年为3231亿元台币,2019年为3404亿元台币,2020年为3512亿元台币,2021年预计剧增到4534亿元台币。
尽管军事支出已占台湾GDP的2.36%,然而美方仍然强烈要求此一占比应该提高到3%。吕秀莲指出,明年政府财政赤字将达6.5兆元,平均每人负债26万元。她质疑说,台湾成了美国最大的军火客户,难道是值得民众骄傲的事?因此,她呼吁应该「亲美友中」,「投资和平」。
诚然,台湾是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与大陆进行军备竞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半叶,大陆的GDP一度只是台湾的两倍半,至去年大陆GDP已是台湾的26倍,其军费支出是台湾的15倍。也就是说,当台湾有人指控大陆穷兵黩武时,其实台湾军事支出在GDP中的占比竟高于大陆,而且仍被美方要求还要再增加。其实,当武器真的派用上场时,后果根本不堪设想,必是生灵涂炭。
近年积极鼓励蔡政府勿与大陆妥协的一位美国前副总统的国安顾问,在他早年担任智库学者时反而曾经讲出中肯的意见,就是「台湾的安全不是来自军备,而是大陆人民的认同」。偏偏蔡政府与绿营人士反中仇陆成为惯性,使得不少大陆人民从原本的亲台爱台明显转向厌台仇台,如此的两岸民情对撞若欲寻求两岸双方当局和解互谅,实是愈加困难,于此形势下,再多的军购也无法达成台海和平稳定,还排挤了台湾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之所需。
美方近年屡屡宣称要把台湾打造成针对大陆的「刺猬」、「豪猪」、「军事堡垒」,因而大举对台军售,一方面使台湾为美国贡献了许多收益,正如川普数度得意地说每年卖给台湾数十亿美元的武器,另方面台湾又为美国扮演西太平洋的前哨。这不是说台湾不应有自卫能力,而是若能从「投资和平」来思考,透过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双方加强民间往来、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彼此民族感情,以促使大陆兑现对台湾「不打」、「要帮」的承诺,绝对比漫无止境的向美军购来得有助台湾民众的安全与福祉。
【大华网路报】
版权 © 2006-2020 大华网路报 版权所有 用户条款 隐私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