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美国扯国府后腿造成内战失利
http://www.cntimes.info 2020-08-03 03:08:49
![]() |
![]() |
![]() |
抗日战争后期,华府当局在驻重庆大使馆馆员影响下,积极介入国共冲突,驻华大使馆有许多美国外交官主张扶持中共势力,以对抗苏联投入中国战场后,可能在东北与华北的影响力,当时美国驻中国大使馆馆员多同情中共,认为共军在抗战期间较国军更积极与日军作战。
抗战胜利后,在美方的调解下,国共才签订《双十协定》,但由于国共双方缺乏互信,军事冲突在1946年后逐渐扩大为内战。美国总统杜鲁门对调停失败感到没有面子,以禁运武器方式,希望能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此单方面的压迫对国府造成伤害,对本来就没接受美援装备的共军则无任何实质影响。
杜鲁门禁运扯国府后腿
根据蒋总统档案事略稿本,1946年8月18日,杜鲁门以行政命令扩大禁运,制止国府购买美国剩余军火。8月29日,行政院长宋子文电告蒋介石,美国停止供给我军火之局面业已形成,请迅即返京,召集各方共商对内对外政策。
从宋子文的反应,可见当时事态之严重,此时国共内战尚未全面升高,撇开政治因素,从军事角度而言,美国扯后腿的举动对国府伤害很大,当作战的一方顾虑后勤补给问题时,这仗就很难施展身手,因为总会担心弹药不够,甚至许多装备的妥善率都可能发生问题,影响整体的军事行动。国府在抗战期间仰赖美国供给武器,看似兵强马壮,一旦双方在政治上发生歧见,对方断绝援助,这时就被人绑了手脚。
从美国国务院档案可以看到,1946年7月23日,马歇尔留驻华府的幕僚卡特向马歇尔报告,在情势明朗前,不论从哪个管道获得的军事装备,都将延后送往中国,中方可能找英国、比利时、苏联或其他来源采购,国务院必须介入。果然后来比利时、法、英都受到美国的压力,婉拒了来自国府的紧急军事采购。
已付款军购案也不准出口
7月26日,马歇尔从南京电告卡特,如果暂停军火交易符合美国最佳利益,可以实施,不论付款或未付款,交运或未交运,都可以暂停。针对国府已在美国进行的武器采购交易案,马歇尔也认为,美国可以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军品出口到中国,这下子,就算是蒋介石找美国厂商买东西,美国政府也不允许出口。
根据美国国务院档案,美方1946年8月23日通知在华府的中国代表,1亿3千万发7.92公厘子弹(中正式步枪用)不许出口,理由是中国军队并不是联合政府下的军队。9月27日,马歇尔通知在华美军,暂停供应国府弹药与作战装备,直到接到进一步的通知为止。
7.92子弹是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向美国工厂订购的,这是国造中正式步枪的子弹,与美规7.62公厘不同。抗战结束后,这批子弹尚未交运中国,这笔庞大数量的子弹,美军也无法使用,但美国为了压迫国府与中共和谈,仍然不允许子弹运往中国,这笔军火交易还是中国政府直接向美国厂商订购的,不涉及政府对政府间的军事援助,美国依然出手拦阻,可见美国毫不顾虑蒋介石个人的政治立场,只在乎稳定亚洲局势,对美国有利。
蒋总统档案事略稿本在1946年8月30日可看到蒋的不满:美国务院对我以现款购买其军火,竟拒绝发给出口证,此乃马歇尔对我更进一步之压迫,可知美国对华政策,已因马歇尔调解不成,更趋恶化。31日的本星期反省录又写着:美国务院声明不以武器接济我国,且对我国以现款购买军火,亦不发给出口证。美国外交政策支吾宗旨,无定识,竟至如此。
12月3日,参谋总长陈诚报告,美方禁止我购运军火,以致械弹来源困难,拟自行设厂制造。美方对我禁止购运军火、炸药,暂时似甚坚决,钢料等之出口,均严加管制。另行派员赴欧设法购买。
美国国务院档案另外可以看到1946年10月8日,马歇尔不准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将弹药卖给中国海关,因为马歇尔怀疑不论弹药数量大小,都可能流入战斗部队。
美国政府对蒋介石的封杀,远从欧洲各国,到美国本土境内,全部都不准出售武器装备弹药给蒋,即便是在中国境内的友军单位,美国也不愿将多余的弹药以剩余物资卖给中国,怀疑会从其他管道流到国军手上,美国这样绝情的严厉手段,也难怪日后蒋介石对马歇尔没有好脸色。
兵工生产力有限急需外购
美国断绝对中国军事援助后,国府本身虽有兵工生产能量,但要应付全面升高的内战,仍然力有未逮。在国务院的档案中,有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7年4月3日给国务院的电报。当中可看到,当时国府兵工厂生产能力,550挺布伦轻机枪,1,100万发7.92公厘子弹,9000支中正式步枪,250挺马克沁重机枪,100门82迫炮,5万发82迫炮炮弹,2,500个28式榴弹发射器,8万发枪榴弹,53万个手榴弹,450门60迫炮,8.5万发60迫炮炮弹,50门120迫炮。
库存有7千挺马克沁重机枪,4千门82迫炮,7千门60迫炮,3.5万挺捷克轻机枪,4.7万支美造45口径冲锋枪,3千支M-1卡宾枪,2万支史坦冲锋枪。虽然这数字可能远远优于当时共军的装备实力,但对国府的百万大军,要在每场战役中都能够随心所欲,显然还是非常不足。缺乏美援之后,国府窘态毕露,1947年2月15日,陈诚向蒋介石报告,部队装备现有美械国械之分,美械多战防炮、火箭炮、火焰放射器,炮兵今后已不能维持,拟就国械分轻装师、重装师,辎重改用骡马与人力。
陈诚提到炮兵不能维持,一方面是车辆无法维持正常运作,因为缺乏零件替换,一方面是缺乏弹药,部队辎重改用骡马与人力,运输效率一下子就落后许多,对军事行动影响不小。
美国禁运造成卡车故障
使用美国装备一定好吗?因时因地有差别。国共双方在东北决战,国府自然将精锐部队派出关外,这些使用美国武器的部队,因美国武器设计背景条件不同,在东北战场,反而不如其他国家的装备。
美国国务院档案1948年1月14日,美国驻渖阳总领事馆给国务卿的电报报告,苏联提供东北共军50万支日本步枪、10万挺机枪,以及大量弹药与炮弹。日本武器很不错,东北酷寒天气下都能正常操作,但美国武器只能在温暖的气候下操作,轻机枪在冷冽气候下4小时就会故障。国府缺乏零件,被迫拆三辆卡车的零件,才能维持一辆卡车行驶,轮胎严重不足,飞机性能恶化,最多再执行2到3次任务,就需要全面检修。美制武器缺乏弹药,所有美援装备逐渐失去效能。
国务院档案中,可以看到1948年1月26日司徒雷登给国务院的电报,其中引述国府叶公超向美方的说法,陆军的3千辆卡车因缺乏零件,无法行驶。
叶公超的说法,印证了渖阳总领事馆的报告,3千辆卡车影响所及,是后勤补给的交通无法如原先那样快速,也可能造成重型火炮的运输出问题,士兵的机动运输也可能受影响,大量卡车无法使用,国军的作战行动必定受到牵制,影响部队作战效能的发挥。美国军事援助原本应该是强化国府的军事力量,但因政治因素的介入,这时援助反而成了绑手绑脚的限制,没有零件的美援装备限制了国府军事行动的自由。
美国援助国府的枪械,在东北寒冷的天候下无法正常使用,反而是苏联从战败国日本缴获的武器装备,提供给共军部队使用后,在东北战场上的表现优于美国枪械。由于后勤补给断料,国府那些卡车也无法正常使用,这对国府要四处追剿神出鬼没的共军部队,更是雪上加霜。
卫立煌找美国协助遭拒
1948年是国共内战进入最后决战的时刻,前半年,国府面临弹药不足的窘境,打起仗来施展不开。蒋介石派卫立煌接替陈诚,主持东北战事。担任东北剿总的卫立煌知道美中双方因为内战调停问题,造成美国武器禁运,卫立煌只好透过个人的关系,私下找美国援助,希望美国派200架飞机运补渖阳,但马歇尔照样不给情面,他通知司徒雷登,拒绝卫立煌的要求,只发出武器弹药输出许可。也就是说,你如果有办法在美国买到,你就去买,但美国不会帮你运送。
美国国务院档案有卫立煌告急的电报,1948年2月14日渖阳总领事馆的电文称,卫立煌弹药短缺,急需外援,否则东北可能在两到三个月内丢失。卫立煌缺乏弹药当时被列为机密,美式30步枪(7.62公厘)缺1千万发子弹,30机枪缺230万发,7.92轻机枪缺462万5,000发,60迫炮缺15万5,000发炮弹。
1948年1月8日,陈诚也向蒋介石报告,渖阳弹药不足,30、79、303、60迫炮各种弹药,库无存品。陈诚所列举的这几种弹药,分别是美造机枪子弹,国造中正步枪子弹,美造航空用机枪子弹与迫击炮弹。
在国共内战的紧要关头,国府军队却出现弹药不足的情况,这个问题未必能影响战役的成败,但往往会造成战场指挥官心理上的压力,尤其是轻火器的弹药缺乏,直接影响到第一线战斗部队的作战决心,一旦担心子弹不够,是不可能在战场上尽全力拚搏的,部队的战斗力就很难全力发挥,东北失败很大原因在于国军困守在长春、渖阳、锦州三地,交通线中断,不敢往外扩张,争取面的控制,弹药不足造成守军不能主动清剿,坐困危城,静待情势转变。
以军事援助控制台湾
抗战期间的中美合作抗日,其实美国人打从心底瞧不起蒋介石与他领导的国民政府,美国只是利用中国牵制日军,所以也要援助中共,希望扩张美国在华北的影响力,美国所思所念,都是自己的利益,至于盟友的死活并非最在意的事情。
美国一向重欧轻亚,二战结束后,美国对华军事援助,却因为国共内战出现变质,美国要当调人,但没有能力约束国共双方,美国想运用军事援助的政治杠杆,施压国府,以解决内战,最后结果证明,美国的政治操作拖垮了国府。这种以军事援助控制对方的手段,在国府撤退到台湾后,美方仍然持续操作,就连美中关系正常化后,美国仍持续用对台军售,对台湾进行政治控制。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来源:观察84期)
【大华网路报】
版权 © 2006-2020 大华网路报 版权所有 用户条款 隐私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