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祯:1970年代海外保钓统运史料收藏

http://www.cntimes.info 2020-10-28 09:57:00
发生在1970年代,以台湾、香港留学欧美的学生为主的「保钓、统运」,时间跨度达10年多,确实是中外学生运动史上不平凡的一页。在保钓运动届满50年后的今天,本文旨在介绍两岸保钓人士如何努力保存了保钓统运的史料。

保钓、统运时期,欧美各校园内的港台学生出版了很多刊物,内容涵盖了当时运动的各个方面,包括保钓、探讨台湾前途、中国统一、中美关系、世界局势,以及瞭解新中国、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等。所以,此运动不止于保土,还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探讨与觉醒。

在那段时期,海外的学子冲破藩篱,来到大陆,间接架起了两岸交流的管道。周恩来总理曾经四次(1971年11月23日、1972年8月28日、1972年10月6日、1973年1月4日)会见这些留学生,并誉此运动为「海外的五四运动」。

出版保钓史料汇编书籍

多年来,这些运动的刊物、海报、通知、图书、信札等资料一直在参与者个人手里。1990年代,陈映真从台湾到北京时,曾和在京朋友谈及这些珍贵的史料,应广为海峡两岸所知,才不致成为历史的尘埃。有鉴于此,1994年12月,在美国的龚忠武、林国炯、叶先扬、胡班比等老保钓朋友,到资料收藏丰富的周本初住处,整理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材料。这些素材以后经陈映真、王晓波两位加工编辑,在保钓运动30周年之际的2001年9月,由台湾「人间出版社」出版,书名《春雷声声》,意味深远。

鉴于《春雷声声》所涵盖的范围略窄,2006年7月,除《春雷声声》原班人马外,美国的关文亮,大陆的林盛中、笔者也参与支持,仍由人间出版社出版《春雷之后》三大册,计2,600余页。此册除刊载留学生的保钓、统运材料外,也包含了台湾社会运动的部分,如关于「乡土文学」论战等。

2010年,为纪念「保钓统运」40周年,除编辑《春雷之后》原班人马外,还加入了台湾的福蜀涛、张钧凯两位及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同仁(见后说明),由台湾海峡学术出版社出版了《峥嵘岁月,壮志未酬》两大册文集。

举办保钓运动纪念会

关于纪念会,我记得1980年在纽约举办过保钓10周年聚会。1995年,纽约举办了纪念保钓25周年聚会。2009年5月2-3日,保钓40周年时,由谢小芩教授牵头在新竹清华大学举办,有近百名保钓人士与会。

2010年8月21-22日,由大陆台湾同学会(成员由曾参与运动后回国服务者组成)牵头在南昌举办的40周年纪念会,与会的海内外保钓人士多达近百人。可贵的是,台湾一些年轻的后继者也参与了那次会议,可谓盛事。2019年9月22-23日,华东师范大学台籍教授林哲元牵头举办了50周年纪念会,期间并出版了在南昌举办时的《40周年纪念会文集》,以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该次纪念会结束后,部分与会者受到国台办之邀,到北京参加70周年国庆活动。

在两岸清华收藏保钓史料

岁月流逝,当年运动的参与者深感,散落在个人手上的资料有必要寻找永久性的保存地方。2006年8月8日,台湾同学会在新疆喀什举办了「保钓统运文献资料保管座谈会」,参加者17人。期间,时任新竹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谢小芩表示该馆可以承担此重任。经过讨论,虽然有些人认为台湾政局莫测,但大多愿意促成此事。会后一些回台的保钓朋友,就陆续把资料捐给新竹清华图书馆。

2007年春天,保存大量且完整保钓资料的周本初,到长春吉林大学教书,他因此将其保存的资料、文献运至长春。8月26日,笔者联系北京清华图书馆,希望能保存这批资料文献。时任图书馆馆长的薛芳渝立马同意,且很快和周本初取得联系,达成捐赠的方案。9月29日上午10点,在北京清华图书馆举行了温馨感人的捐赠仪式。以后,闻讯者均乐意伸出捐赠之手,总计不下1.4万多件(详见《观察》2017年8月何玉文)。其中之大宗,为2008年10月29日,运抵北京清华图书馆的龚忠武捐赠的资料文献。

梁恩佐早年参与保钓运动,2004年过世前,特嘱家人将所收藏的资料保存好,日后寻处捐献。2008年11月3日,梁先生的保钓文献经香港廖约克之手,捐赠给了访港的北京清华图书馆一行,闻知此事者莫不感动。由于两岸清华图书馆均有收藏,二馆还签有意向协议,互通收藏的资讯。

口述历史、举办研讨会

2008年2月26日,周本初来京和薛馆长等座谈保钓、统运资料整理、运用等事。薛馆长建议,应开展口述保钓、统运史事,以便人们能更清楚认识此运动的详情。从那时候开始,北京清华图书馆便开始了访谈口述的工作。期间也结合了台湾同学会的活动,并赴香港(2008年末)、美国(2010年末)进行访谈,总人数超过60多人次。这些口述经过多年的整理,形成文字稿,2020年秋出版,总计有59篇,约60万字,取名《春雷回想》。这些口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运动的情况,极为珍贵。

为了做好这些史料的收藏与研究工作,2010年11月30日北京清华成立了「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此中心日益为两岸人士所瞭解,参观者不绝,包括研究这段历史的各地学者。

2014年9月19日,此中心举办了「海外保钓运动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之前的2011年12月10日,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也举办了「钓鱼岛历史与保钓资料典藏利用学术研讨会」。2014年秋,北京国家海洋局协同「国家图书馆中国边疆文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台湾世新大学,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面向社会的「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展览,其中详细介绍了1970年代海外港台留学生的保钓运动。以后,此展览在大陆各地陆续展出约60次,台湾林孝信对此展览起了推动的作用。

2017年春,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行了关于钓鱼岛历史的影片《钓鱼岛》,特别提及北京清华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2020年秋,为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在北京国家博物馆的展览中,展示了70年代海外台湾、香港留学生的「保钓统一运动」,以及他们冲破阻绝来到大陆,并受到周总理接见的史实。 

保钓是中国近代史一部分

以上所述,为这些年来笔者所知道、参与或推动的事情经过,包括为海外朋友所赠资料的入关,给海关总署署长写信,说明情况,乃得允通关,以及向国家博物馆筹画展览部门,说明1970年代保钓统运在台湾历史上的重要性等事,就此记下,以和朋友共襄保钓50周年纪念活动。

1970年代海外保钓统运史料至此,可谓基本保存了,此诚可慰。我们诚盼此段历史能为更多两岸同胞所瞭解认识。这段历史确实是:台湾历史的一部分,两岸关系史的一部分,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部分。

(作者系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老保钓,来源:观察月刊87期) 
【大华网路报】